黔府發(fā)〔2019〕10號《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黔府發(fā)〔2019〕10號
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五批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黔府發(fā)〔2019〕10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qū)管委會,各縣(市、區(qū)、特區(qū))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人民政府批準省文化和旅游廳確定的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2項、174處)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72項、141處),現予公布。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法律法規(guī),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保護和合理利用工作,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推動貴州多民族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貴州省人民政府
2019年6月2日
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
一、新增項目152項(174處)
(一)民間文學12項(13處)。
尹珍傳說(正安縣)、貴陽燈謎(貴陽市)、榜郎歌(花溪區(qū)、惠水縣)、米花古歌(花溪區(qū))、王陽明傳說(貴陽市)、水東宋氏傳說(貴陽市)、支格阿魯英雄史詩(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高磊山傳說(盤州市)、苗族婚嫁禮辭(松桃苗族自治縣)、唱夜郎(石阡縣)、張三豐傳說(福泉市)、水族古歌(三都水族自治縣)。
(二)傳統(tǒng)音樂6項(7處)。
鑼鼓引子(余慶縣)、苗族簫笛曲(雷山縣)、彝族呣哼(金沙縣)、彝族月琴調(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苗族阿瑪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苗族口弦(晴隆縣、冊亨縣)。
(三)傳統(tǒng)舞蹈5項(5處)。
蚌鶴舞(余慶縣)、棋子燈(烏當區(qū))、苗族搶鼓棒(白云區(qū))、西遷葬笙曲樂舞(赫章縣)、苗族回門舞(晴隆縣)。
(四)傳統(tǒng)戲劇5項(6處)。
文昌戲(桐梓縣)、梓潼戲(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安龍縣)、目連戲(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麒麟獅子燈(施秉縣)、京?。ㄙF陽市)。
(五)曲藝1項(1處)。
竹琴說唱(正安縣)。
(六)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13項(14處)。
少林俗家功夫(綏陽縣)、畬族武術(麻江縣)、侗族武術(天柱縣、黎平縣)、楊氏太極拳(南明區(qū))、彝族秋千(盤州市)、苗族迦尕(六枝特區(qū))、思南僰牌(思南縣)、苗族手毽(貞豐縣)、布依族“朵茍”(普安縣)、布依族山龍(冊亨縣)、布依族“耍吉籃”(望謨縣)、布依族耍貓叉(獨山縣)、貴州黑虎拳(貴州省非遺中心)。
(七)傳統(tǒng)美術4項(4處)。
仡佬族刺繡(遵義市)、回族刺繡(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土家刺繡(德江縣)、布依族馬尾繡(貴安新區(qū))。
(八)傳統(tǒng)技藝55項(70處)。
貴陽腸旺面(云巖區(qū))、辣子雞制作技藝(衛(wèi)城辣子雞制作技藝〔清鎮(zhèn)市〕、陽郎辣子雞制作技藝〔息烽縣〕)、賴氏釀酒技藝(貴陽市、遵義市)、紅酸湯絲娃娃制作技藝(云巖區(qū))、香酥鴨制作技藝(云巖區(qū))、八大碗烹飪技藝(衛(wèi)城八大碗〔清鎮(zhèn)市〕、織金水八碗〔織金縣〕、遵義八大碗〔匯川區(qū)〕)、綠茶制作技藝(開陽貢茶制作技藝〔開陽縣〕)、張氏配穴法(觀山湖區(qū))、“禹謨醋”釀造技藝(金沙縣)、宮保雞丁制作技藝(織金縣)、羊肉粉制作技藝(金沙羊肉粉制作技藝〔金沙縣〕、水城羊肉粉制作技藝〔鐘山區(qū)〕、蝦子羊肉粉制作技藝〔新蒲新區(qū)〕、興義羊肉粉制作技藝〔興義市〕)、侗族蘆笙制作技藝(從江縣)、波波糖制作工藝(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屯堡銀飾制作技藝(西秀區(qū))、布依族蠟染技藝(黃果樹旅游區(qū))、藍靛制作技藝(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鐵器制作技藝(西秀區(qū)、興義市)、民間樂器制作技藝(水城布依族嗩吶制作技藝〔水城縣〕、鳳岡嗩吶制作技藝〔鳳岡縣〕、沿河嗩吶長號制作技藝〔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貞豐布依族長號制作技藝〔貞豐縣〕、晴隆月琴制作技藝〔晴隆縣〕)、巖博小鍋酒制作工藝(盤州市)、盤州火腿制作技藝(盤州市)、布依族百草酒釀造技藝(六枝特區(qū))、水族百草藥酒制作技藝(榕江縣)、羊(牛)癟制作技藝(榕江縣)、苗族植物彩色染技藝(雷山縣)、魚醬酸制作技藝(雷山縣)、苗族酒曲制作技藝(丹寨縣)、侗族織錦技藝(從江縣)、鎮(zhèn)遠素席(鎮(zhèn)遠縣)、侗族銀飾鍛制技藝(錦屏縣)、布依族銀飾鍛造技藝(普安縣)、啟蒙酸菜制作技藝(錦屏縣)、油紙傘制作技藝(赤水市)、竹扇制作技藝(赤水市)、竹雕工藝(赤水市)、遵義雞蛋糕制作技藝(紅花崗區(qū))、書畫裝裱制作技藝(紅花崗區(qū))、古琴制作技藝(匯川區(qū))、習酒釀造技藝(習水縣)、仡佬族古法“澆燭”制作技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黃糕粑制作技藝(播州區(qū)、甕安縣)、仡佬族釀酒技藝(仁懷市)、新舟麩醋制作技藝(新蒲新區(qū))、宋窖酒釀造技藝(習水縣)、土家族桶子屋建造技藝(江口縣)、花甜粑制作技藝(思南縣)、布依族藍靛染織技藝(都勻市)、勻酒釀造技藝(都勻市)、獨山蝦酸制作技藝(獨山縣)、制香技藝(土香制作技藝〔冊亨縣〕、手工制香技藝〔獨山縣〕)、水族牛角雕制作技藝(三都水族自治縣)、藤編技藝(平塘縣、綏陽縣)、苗族麻布制作技藝(福泉市)、刺梨干制作技藝(貴定縣)、布依族釀酒技藝(荔波縣)、瑤族樹膏染技藝(荔波縣)。
(九)傳統(tǒng)醫(yī)藥11項(11處)。
劉氏骨傷醫(yī)藥技藝(匯川區(qū))、童氏跳骨丹制作技藝(綏陽縣)、白氏骨傷診療法(云巖區(qū))、楊氏消痔消疹膏制作技藝(云巖區(qū))、德昌祥“龍鳳至寶丹”制作技藝(修文縣)、丁氏婦科中醫(yī)診療技法(貴陽市)、弩藥針制作技藝(七星關區(qū))、黔西傳統(tǒng)發(fā)酵彝藥(黔西縣)、彝族骨刺療法(六枝特區(qū))、都氏點穴拔牙(六枝特區(qū))、土家族醫(yī)藥(碧江區(qū))。
(十)民俗40項(43處)。
龍燈(綏陽縣)、獅子燈(綏陽縣)、瑤年(麻江縣)、苗族祭鼓節(jié)(麻江縣)、苗族爬坡節(jié)(臺江縣)、香爐山爬坡節(jié)(凱里市)、報京招龍習俗(鎮(zhèn)遠縣)、新化水龍(錦屏縣)、瑤族盤王節(jié)(榕江縣)、高雍苗族三月三(劍河縣)、侗族翁普節(jié)(劍河縣)、苗族祈雨習俗(劍河縣)、釘耙山鬧沖節(jié)(凱里市)、苗族稻作習俗(黃平縣)、苗族祭祖習俗(花溪區(qū)、納雍縣)、濮越雷神龍燈(烏當區(qū))、養(yǎng)龍司玩龍燈(息烽縣)、苗族踩山節(jié)(金沙縣)、苗族花山節(jié)(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彝族盤歌“阿索肯”(水城縣)、彝族祭山(盤州市)、苗族“接龍”習俗(松桃苗族自治縣)、苗族“八大碗”習俗(松桃苗族自治縣)、清明會(石阡縣)、思南甩神(思南縣)、掛社(碧江區(qū))、水龍節(jié)(德江水龍節(jié)〔德江縣〕、布依族水龍節(jié)〔平塘縣〕)、陳氏古幡會(興義市)、苗族“搭橋”習俗(貞豐縣)、苗族“竹憑”習俗(貞豐縣)、基長迎龍習俗(獨山縣)、布依族“灑向”(羅甸縣)、苗族冬年節(jié)(羅甸縣)、苗族“系郎周”(龍里縣)、布依族小年(三都水族自治縣)、苗族“數格”祭祖節(jié)(龍里縣、惠水縣)、布依族“龍王節(jié)”(福泉市)、布依族固僦習俗(荔波縣)、廣順中元會(長順縣)、瑤族“過冬”(都勻市)。
二、擴展項目72項(141處)
(一)民間文學3項(5處)。
苗族古歌(丹寨縣、三穗縣)、苗族民間故事《嫳列漢兄》(從江縣)、亞魯王(望謨縣、羅甸縣)。
(二)傳統(tǒng)音樂7項(11處)。
苗族民歌(綏陽苗族蒙哦〔綏陽縣〕、三省坡苗族民歌〔黎平縣〕、凱里苗族飛歌〔凱里市〕、織金苗族喊歌〔織金縣〕)、銅鼓十二調(布依族銅鼓十二調〔水城縣〕)、布依族民歌(望謨布依族山歌〔望謨縣〕)、布依族小打音樂(貞豐縣)、吹打樂(彝族吹打樂〔晴隆縣〕)、蘆笙音樂(晴隆苗族蘆笙調〔晴隆縣〕、龍里苗族蘆笙曲〔龍里縣〕)、盤江小調(晴隆縣)。
(三)傳統(tǒng)舞蹈7項(13處)。
金錢棍(龍溪錢桿舞〔余慶縣〕、興義金錢棍舞〔興義市〕)、苗族蘆笙舞(綏陽縣、臺江縣、劍河縣、黃平縣、赫章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苗族踩鼓舞(臺江縣)、踩親舞(凱里市)、阿妹戚托(普安縣)、板凳舞(瑤族板凳舞〔都勻市〕)、猴鼓舞(苗族猴鼓舞〔羅甸縣〕)。
(四)傳統(tǒng)戲劇10項(27處)。
茶燈(高腔茶燈〔鳳岡縣〕)、馬馬燈(綏陽縣)、陽戲(綏陽縣、碧江區(qū))、花燈戲(岑鞏縣、施秉縣、烏當區(qū)、德江縣、平堡花燈戲〔觀山湖區(qū)〕、六枝花燈戲〔六枝特區(qū)〕、布依族花燈戲〔貞豐縣〕、龍里太平花燈〔龍里縣〕)、侗戲(天柱縣、劍河縣)、地戲(花溪大寨地戲〔花溪區(qū)〕、高臺地戲〔普定縣〕、龍場地戲〔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折溪地戲〔六枝特區(qū)〕、貴安新區(qū))、木偶戲(貴陽木偶戲〔貴陽市〕)、儺戲(息烽縣、水城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思南縣、冊亨縣)、文琴戲(織金縣)、燈夾戲(福泉市)。
(五)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5項(7處)。
苗族武術(凱里市)、高臺舞獅(開陽縣、甕安縣)、舞龍(金沙舞龍〔金沙縣〕、盤州舞龍〔盤州市〕)、布依族抵杠(西秀區(qū))、民間棋藝(水族棋藝〔三都水族自治縣〕)。
(六)傳統(tǒng)美術4項(11處)。
苗繡(綏陽縣、施秉縣、貴安新區(qū)、織金縣、碧江區(qū))、剪紙(紅花崗區(qū)剪紙〔紅花崗區(qū)〕、思南土家族剪紙〔思南縣〕、三穗苗族剪紙〔三穗縣〕)、泥塑(余慶縣)、水族馬尾繡(榕江縣、雷山縣)。
(七)傳統(tǒng)技藝15項(33處)。
雷家豆腐圓子(南明區(qū))、陶器燒制技藝(黑砂陶制作技藝〔清鎮(zhèn)市〕、威寧砂陶制作技藝〔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土陶燒制技藝〔綏陽縣、播州區(qū)〕、夏家溝泥陶制作技藝〔正安縣〕)、石雕工藝(織金縣)、苗族蘆笙制作技藝(水城縣、金沙縣、冊亨縣)、苗族蠟染技藝(榕江縣、鐘山區(qū)、普安縣)、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臺江縣)、皮紙制作技藝(播州區(qū)、綏陽縣、江口縣)、儺面具制作工藝(湄潭儺戲面具雕刻工藝〔湄潭縣〕、道真仡佬族儺面具雕刻工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江口儺面具雕刻工藝〔江口縣〕、沿河儺面具雕刻工藝〔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蟲茶制作技藝(赤水市)、苗族銀飾鍛造技藝(松桃苗族自治縣、貞豐縣)、木雕技藝(石阡縣)、斗笠編制技藝(思南縣)、布依族糯食制作技藝(興義市)、紅糖制作技藝(冊亨紅糖制作技藝〔冊亨縣〕、羅甸古法制糖技藝〔羅甸縣〕、荔波古法紅糖制作技藝〔荔波縣〕、隆興紅糖制作技藝〔習水縣〕、貞豐布依族紅糖制作技藝〔貞豐縣〕)、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藝(普安縣)。
(八)傳統(tǒng)醫(yī)藥2項(9處)。
苗醫(yī)藥(苗族藥枕制作技藝〔綏陽縣〕、骨腐朽療法〔丹寨縣〕、燒燙傷療法〔鎮(zhèn)遠縣〕、藥浴療法〔劍河縣〕、膚裂收斂膏制作技藝〔雷山縣〕、挑痧療法〔松桃苗族自治縣〕)、侗醫(yī)藥·痧癥療法(黔東南州民族醫(yī)藥研究院、從江縣、黎平縣)。
(九)民俗19項(25處)。
苗族跳月(龍里縣)、侗年(黎平縣)、岜梭蘆笙節(jié)(施秉縣)、苗年(臺江縣)、水族服飾(榕江縣)、水族端節(jié)(雷山縣、榕江縣)、苗族跳洞(花溪區(qū))、苗族跳年場(清鎮(zhèn)市)、苗族跳花節(jié)(織金縣)、彝族畢摩祭祀文化(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彝族服飾(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普安縣)、布依族服飾(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普安縣、晴隆縣)、彝族火把節(jié)(百里杜鵑管理區(qū)、水城縣)、趕苗場(金沙縣)、苗族采花節(jié)(普安縣)、苗族服飾(都勻市)、瑤族婚俗(瑤族鑿壁談婚習俗〔荔波縣〕)、仫佬年(凱里市)、苗族吃新節(jié)(丹寨縣、臺江縣)。
![鄭州外資企業(yè)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http://m.per-better.com/weixin.jpg)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
本文鏈接:http://m.per-better.com/policy/73013.html
本文關鍵詞: 貴州省